全国服务热线:4008 861 308
当前位置:首 页 > 市场活动 > 技术支持

喷涂作业中消除和降低噪声的方法


概述:治理喷涂工艺中噪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消除或降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这是最有效和积极的办法。另一方面在噪声传播途径中设法对它加以控制,并应采用对个人的防护措施。


喷涂降低噪声方法


1.消除或降低噪声的方法


主要设法减少产生噪声的设备的振动,通常采用加消声器、减振器等方法。另外,加隔声罩增大阻尼,提高运动部件的平衡精度等方法对降低噪声也很有效。具体设备的降低噪声方法如下。


(1)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


通风系统的离心风机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是风机叶轮在机壳内高速旋转时,会产生被称为空气动力噪声的周期性气流噪声。这种噪声一方面从风机的进出风口辐射出来,另一方面又激励风机的机壳和通风管,使之振动并辐射出噪声来。如果风机的底座与地面连接时未安装减振设备,振动噪声还会通过地面传导。一般通过加消声器的方法可使它的噪声减少,当气流通过消声器时,吸声材料可使噪声降低。



空气压缩机是喷涂工艺中使用的动力源,它发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空压机的吸气端,它产生的噪声可达94~98dB(A)。通常也采用加装消声器的方法来降低它的噪声,一般把它的噪声降低到比空压机发出的机械噪声略低的程度。


(2)高压风机


由于喷涂设备配备的高压风机产生的噪声很大,所以仅靠加消声器的方法难以完全控制它的噪声。通常须采用加隔声罩的方法把卨压风机罩起来,使它与操作者隔开。隔声罩主要由罩壳、吸声材料和阻尼层构成。罩壳可用钢板、硬铝板及其他密度较大的板材制成,在罩壳板材内一般贴有软橡胶或涂层等阻尼材料,起抑制板材振动的作用,在隔声罩内壁还应衬一层厚度在30~50mm的吸声材料。常用的吸声材料有超细玻璃粉、多孔泡沫塑料、矿渣棉等。隔声罩应密封良好。


如果觉得加隔声罩的方法太麻烦,也可以采用在风机和操作人员之间建立声屏障的方法。声屏障能阻挡声波并使它在屏障边缘产生衍射,会使噪声在声屏障后面操作工所在的位置出现一个声影区,在声影区内的噪声强度会有较大降低,从而减少噪声对人的伤害。声屏障与隔声罩相比,有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的优点。


(3)通风管道


高速气流在通风管道中流动时会造成壁薄的通风管发生振动噪声。为减少通风管发出的噪声,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合理安排支承固定管道的位置,使管道振动的固有频率远离风管内气流的激振频率,从而避免管道与气流发生共振。


②在管道外壁涂覆沥青一橡胶阻尼涂料,当该涂层的厚度为管壁厚度的两倍时,能起到降低噪声4~6dB(A)的效果。


③在管道外壁上包裹隔声层,即先在管道外壁涂沥青阻尼浆,再紧附一层由玻璃棉,矿渣棉,膨胀珍珠岩等组成的轻质材料,然后包扎上石棉绳,随后刷涂水泥砂浆,最后在外面用铁丝网或薄钢板作一层保护层。采用这种方法可使风管的噪声降低6~8dB(A)。另外采取加厚风管壁厚度的方法也可以减少它振动时发出的噪声。


2.通过改变噪声传播途径的方法控制噪声


为此在考虑工厂总体布置时,应将会产生高噪声的机器及车间与其他机器与车间分隔开,另外要把工厂区与居民生活区分隔开,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为减少在传播途径上的噪声强度,可以采用设置声屏障和栽种树木及攀缘植物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


3.使用控制噪声的个人防护用具


当工作环境不允许采用噪声防护措施,或采用噪声防护措施后,噪声仍不能达到允许标准以下时,应选用耳塞、耳罩、防声棉和防噪声帖等个人噪声防护用具,对工人的听力进行保护。


(1)耳塞


是一种插人外耳道的护耳器,是用软橡胶或软塑料制成的。它具有隔声量大、便于携带保存的优点,它的缺点是佩戴时间过长会引起耳道疼痛。


(2)防声棉球


棉花球也可起到类似耳塞的作用。为提高它的隔声效果,可用液体石蜡或甘油将棉球浸透,但它使用不如耳塞方便。用超细玻璃棉经化学软化处理制成的棉球,有更好的隔声效果,但它有较易碎、耐揉搓性差的缺点。


(3)耳罩


是由压紧两个耳廓或能围住耳廓四周而紧貼在头上遮住耳道的壳体组成的一种护耳器。由于它紧遮住耳道,罩壳有使噪声衰减的阻挡隔声作用,并含有多种吸声材料,所以它的隔声效果比耳塞好,隔声量可达15~30dB(A)。耳罩由内外壳、密封圈、内衬吸声材料和弓形架组成。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实木水性漆喷涂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冠品关于流量控制、流量监控与流量闭环控制产品介绍
冠品涂装-4C行业产品喷涂设备介绍
冠品20+年秉持初心,共庆祖国华诞!
自动喷涂含大量颗粒材料应用解决办法
冠品产品推荐-陶瓷/含粉涂料喷涂设备介绍
中秋佳节!月圆,人圆,庆团圆!
油性喷涂静电喷枪的安全问题解析
电动喷涂机最新行业案例分享
电子驱动未来,涂胶应用助力汽车电子组装
快速了解旋杯喷涂的核心参数
RMB26荣获 “2024涂料工业一荣格技术创新奖”